华体汇app官网下载
电话:17802575882

绿化小苗

中国第一个将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要大80%沙漠已成绿洲

  中国在植树造林上始终没丝毫懈怠,对于沙漠的重视也是不可以小看,中国在治理沙漠上已经下了大功夫。

  随着中国的不断努力,中国境内出现了第一个消失的沙漠,在上空看去,沙漠上绿色逐渐掩盖了黄色。

  没错这就是中国的四大沙漠之一毛乌素沙漠,那么毛乌素沙漠是怎么被绿意覆盖的呢?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横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南部、陕西的榆林市北部,还有宁夏的盐池县东北部。

  这个沙漠的古老地质特征告诉我们,它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很多变化。科学家们研究之后发现,毛乌素沙漠在很久以前其实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这个结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想象一下,5世纪的时候,毛乌素沙漠的南部,也就是现在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是匈奴人的大本营,那时候那里草滩广阔,河水清澈。

  考古学家告诉我们,古时候的毛乌素沙漠地区水草肥美,风景优美,是个很棒的牧场。但地质研究也发现,这片地区在古代曾经水草丰美,后来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开垦、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战争等原因,地面上的植被几乎消失,沙土就开始堆积,逐渐形成了沙漠。

  这个沙漠是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慢慢形成的。大概从唐代开始,就有沙土堆积的现象,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历史上的毛乌素沙漠地区经历了明显的沙漠化过程。科学家们通过对沙漠中风成沙和古土壤沉积的测年数据来进行分析,重建了这个沙漠化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告诉我们,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结合高分辨率气候曲线与历史人类活动记录,对近2000年毛乌素沙地沙漠化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经历了三个沙漠化阶段,前两次沙漠化时期人口较少,土地开垦面积较小,人类活动程度较低,冷干气候在沙漠化过程中影响显著。

  第三个沙漠化阶段人口总体处于高压状态,土地开垦面积逐步扩大,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加剧了沙漠化程度。

  人类的种种活动,对毛乌素沙漠的沙漠化进程产生了直接且深刻久远的影响,这一影响不可忽视。在历史长河中,不恰当的农业开垦、无度的放牧以及频繁的战争行动,致使植被受损,土地渐趋沙化。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对土地的压力增大,导致了沙漠化的加剧。此外,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也是影响沙漠化的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冷干天气特征情况下,沙漠化过程更显著。

  然而,随着现代生态治理的推进,人类活动也开始对沙漠化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等措施,毛乌素沙漠的沙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逆转。

  据统计,在21世纪初,持之以恒的生态治理让毛乌素沙漠超600万亩流沙停止蔓延,重焕生机,达成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之态。这表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轻松又有效地减缓甚至逆转沙漠化过程。

  在治理前,毛乌素沙漠地区的居民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根据历史记录,该地区曾是“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的不毛之地。

  居民生活困苦,农业生产受到严重限制,风沙侵蚀导致土地贫瘠,沙尘暴频发,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如乌审旗在上世纪50年代,漫漫无情的黄沙吞噬着乌审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仅为7.2%和40%。

  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措施与技术,历经了由传统至现代的变迁,彰显出我国荒漠化防治理念及技术路径的一直更新与升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治理措施和技术:飞播造林技术、植物选育、草方格固沙、精准化治沙等治沙技术。

  飞播造林,乃是借助飞机播撒种子的高效且低成本治理方式,非常适合于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及地形复杂区域,成效显著。

  植物选育则是在榆林的红石峡沙地植物园,科研人员选育出了适合沙地生长的“沙地之星”樟子松,这种常绿乔木的成功引种,改变了毛乌素沙漠没有常绿乔木的历史。

  新时代的生态系统治理强调精准化治沙,即“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沙则沙”,这种目标取向上的转变至关重要,它要求我们在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前提下,采取“基于自然的”或“近自然的”手段进行治理。

  自各类治沙举措推行以来,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状况显著改善,完成了从“沙进人退”至“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跨越。

  2020年,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93.24%,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毛乌素沙地已八成染绿。治理之举,不仅让生态环境得以优化,而且催生了经济社会效益。农牧民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其中来自林草及生态种养殖的收入尤为突出,占比超过 70%。而中国在治沙上获得了如此成果,自然是受到了世界的关注。2018年,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在参观后盛赞毛乌素沙地的成功治理,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全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毛乌素沙漠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展现了从自然演变到人为活动影响的转变。古代时期,该地区曾是水草丰美的牧场,而到了近现代,不合理的土地开垦、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战乱导致沙漠化加剧。

  现代治理则通过科学手段和综合治理策略,实现了从沙漠到绿洲的逆转,这一对比凸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效显著,体现在沙化土地治理率的大幅度的提高、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特别是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93.24%,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这一些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治理工作的成效。

  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兴起、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区域经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都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紧密关联,体现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毛乌素沙漠的现代变迁强调了人沙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科学治沙、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毛乌素沙漠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参考资料:奇迹!毛乌素沙地治理——中国青年网毛乌素沙漠里“消失的它”——探访匈奴人留下的唯一都城——华裔网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