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app官网下载
电话:17802575882

绿化小苗

看八桂大地“绿富美”

  在广西这片土地上,植物生长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无论是扎根石缝的顽强植物,守护海岸线的红树林,还是高楼间的空中花园,都是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广西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三,广西人也热爱种“树”。一年365天的植树节,为广西种出了片片远达山海、近至阳台的多彩“森林”。

  每年三四月,广西处处花海,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山头也景致盎然。漫山遍野的板栗树开花时,花序如流苏般缀满枝头,如同一个个“摇滚歌手”哼唱着属于自己的旋律。独特的板栗花“香”,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前来探寻:有人掩鼻皱眉,称“味道太冲了”;也有人深吸一口气,笃定这就是记忆深处童年的味道。

  板栗花的“不可描述”,源于其释放的吡咯啉物质,气味类似石楠花。对于土生土长的隆林人来说,板栗的花香和果香是童年的味道。

  在广西石漠化治理的进程中,板栗树可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过去,隆林地区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板栗树经过长期生长适应,在这里扎下了根。守土固沙、涵养水源,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石山一点点披上绿装,并逐步催生出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林业生态产业。

  20世纪90年代,农小艳常跟着父辈在山上种板栗,板栗树陪伴她成长。多年过去,农小艳成为隆林县林业局技术推广站站长,曾经给她带来无数欢乐的板栗林,却面临新的问题。由于管理粗放,板栗树病虫害严重、树冠郁闭、树形紊乱、挂果迟、开花少、坐果率低,甚至整株死亡,板栗总产量逐年减少,品质也不断下降。

  为保住“隆林板栗”地理标志品牌,农小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多方寻求增产保质方法。2021年,恰逢滇东南石漠化治理项目落地隆林,板栗低产林改造被纳入重点工程。

  经过整形修枝、病虫害治理、合理施肥等综合治理,板栗林重焕生机,亩产从原来的7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左右,年产值增加约585万元。

  如今,板栗花引来八方客商,“隆林板栗”销往全国各地,曾经的荒山、石山,因为板栗树,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绿洲”,既守护了生态,又带来了财富。

  此外,经过板栗林改造、杉木混交种植等综合治理,近年来隆林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7.3%,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减少38%,林区内濒危的野生动植物显著增加,ECO逐渐驱向平衡。

  2023年,广西首个获批实施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世界寿乡河池市东巴凤革命老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聚焦东兰、巴马、凤山三县13.69万亩生态脆弱区域,通过综合治理措施(如种植油茶、任豆树等)提升森林质量。如今,一株株树苗在昔日的土坡上迎风挺立,一幅满目翠色、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据悉,2024年,广西争取中央造林资金22.69亿元,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全年造林434万亩,连续五年突破400万亩;良种使用率84.3%;石漠化治理成效位居全国前列。(记者 张文卉)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成片的红树林随风摆动,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李君光 摄

  3月10日下午,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头岭滩涂内,莫竹承穿着水鞋,在湿滑的泥滩里深一脚浅一脚,不停向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讲解红树种植技巧。仅半个小时,200株木榄苗让滩涂增添了一抹盎然生机。

  从科研专家到保护区技术顾问,61岁的莫竹承是广西最早种植红树林的人之一,先后完成红树林育苗量超20万株,造林面积700余亩。

  时间回到1994年,一项围绕红树林修复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落户北海。阴差阳错之下,刚刚而立之年的莫竹承进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工作。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丹兜海滩营造120亩红海榄和木榄幼林。

  被誉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具有消浪护堤、保护渔业资源、净化海水、固碳储碳和改善海岸景观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据测算,500米长的红树林带可将海浪高度削减50%~90%,保护1公里红树林的成本比修建1公里的防波堤成本低1000倍。

  “做科研人员从来没有上下班一说,只要潮汐合适,我们就可以去林间调查采样。”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莫竹承的身份是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除营造和修复红树林,熬夜研究文献,分析监测和采样数据也是莫竹承的常态。对此,他乐此不彼。

  3月10日下午,莫竹承(右)在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头岭滩涂种下红树林幼苗。南国早报记者 彭庆摄

  记者注意到,1995年,莫竹承较早提出红树林造林的“宜林临界线”概念,引发业界广泛关注。2002年,他根据温度条件将我国红树林分布区划分为3个气候区,将广西海岸划分为泛热带中温区和泛热带低温区两个类型区,为红树林造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他和团队在北海港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码头探索实施全球首例大规模促生基管营造红树林修复项目,造林面积逾5万平方米。

  事实上,莫竹承并非孤军奋战。他所在的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原创“地埋管道红树林原位生态养殖系统”,在全球首次实现不砍不围红树林进行生态养殖的目标;概念设计并监造了我国第一条“生态海堤”,首次提出并初步建设的“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入选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四大成功案例。广西各科研机构正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红树林生态恢复。

  得益于各方保护和人工促进修复,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广西红树林总面积达1.06万公顷,位居全国第二。2024年,广西山口红树林生物圈保护区通过联合国第二次十年评估,成为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典范。

  这让莫竹承颇为欣喜。2024年,他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卸任,但仍对红树林念兹在兹。退休后的他被返聘为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技术顾问,扮演“传帮带”角色。

  保护区的很多年轻人见到莫竹承,都会叫他一声莫老师。身体仍硬朗的莫竹承也不吝赐教,经常和年轻人下滩涂,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莫竹承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4处“广西元素”被写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中间还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法院建立红树林协同保护机制,合力守护海上“绿色长城”,共同筑牢红树林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屏障。

  3月10日傍晚,记者和莫竹承驱车来到丹兜海滩,看着31年前种下的幼林已形成稳定健康的红树林群落,林中白鹭翩飞,莫竹承嘴角总会不自觉上扬,目光深情又眷恋。(记者 彭庆 实习生 刘津)

  从2016年起,南宁市连续八年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6%,是名副其实的“半城绿树半城楼”。从专业苗圃到家庭阳台,从百年古树到盆栽果木,南宁有太多人与树木的快乐故事。

  江北大道龙光·水悦龙湾御江小区的陈女士和记者说,她们小区里种了不少柚子树,每年春天,洁白的柚子花挂满枝头,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及至冬天,满树又是金灿灿的小柚子,煞是可爱。

  “杨桃、番石榴、芒果……我们小区的颜值一大半是靠果树撑起来的。”家住望州路金桂花园小区的李女士笑着说,一年四季,不同品种的果树陆续开花、结果,小区里很多时候又香又美。

  广西大学林学院园林系主任王凌晖教授称,据他观察,南宁大部分小区绿化覆盖做得不错,如果增加一些观赏性树木,让植被的颜色更丰富些,很多小区的颜值会更高。

  王凌晖介绍,普通市民想为城市绿化做贡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自家的阳台、楼顶入手。从城市绿化的角度来说,阳台、楼顶绿化能给建筑物增添别样的风采,美化建筑物的同时还能净化环境。

  南宁人养绿植偏爱什么品种?在广西花鸟交易市场,占据了店铺显眼位置的,多是一些果树,既有柠檬、石榴、番石榴等大家熟悉的品种,也有杨梅、山竹、蓝莓等新晋靓货。走访中,店铺老板们普遍反映,近年来,南宁人喜欢在阳台养一些既可赏花也能赏果的果树。

  蓝莓树是近年才火起来的网红果树。市场上,不少蓝莓树枝头挂满了蓝黑色的果实,十分诱人。老板介绍,这些盆栽的蓝莓是F6品种,结的果子很甜;树苗从广州苗圃运来,适合南宁的气候,容易养活。

  石榴树也很受欢迎。不过让人稍感意外的是,现在市场上热销的多是软籽石榴。一名老板说,其实软籽石榴的花型花色都不如老品种,但是因为果实好吃,所以大家都愿意种。

  阳台种树怎么扮靓?南宁市人民公园高级工程师廖江萍介绍,阳台上可以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果树,如柠檬树。如果树冠幅较大遮挡阳光,旁边可以再种一些耐阴的植物,如蝴蝶兰、石斛兰等会开花的植物,也可以种叶片色彩丰富的矾根。这些耐阴植物可以放在果树下,有条件的也可以悬挂起来,不一样的种类的植物开花、长叶、结果的时间不一样,这样能丰富阳台的植物层次。一个有花可赏、有果可食的幸福阳台就这样打造完成了。

  对于现在很受欢迎的蓝莓树,廖江萍认为,蓝莓树的果实很有观赏价值,但是盆栽的蓝莓通常树下空间较小。如果想拥有丰富的阳台植物景观,可以在蓝莓树的上方垂挂一些植物,起到丰富景观的作用。(记者 李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产品